我是藥神,但必須不是疫苗之王
發布時間:2018-09-03 13:32
一場慢性病,耗盡你一生,藥神何在?
大家見過的慢性病多半都比小米的生命長,比樂視的成立還要早。樂視都死了,病還沒治愈。藥開發起來需要多少年,問問咱中科院2015年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吧!中國的制藥行業非常弱小,至今唯一拿得出手的,恐怕就是屠呦呦的青蒿素了。在中國,原研藥這個詞等于進口藥,而且是天價進口藥,因為中國本土藥企和原研藥這個詞不沾邊,二萬多元一盒的白血病神藥格列衛只是其中之一。原研藥=進口藥,但是進口藥卻不一定等于原研藥,有很多國外的原研藥,其專利保護早就到期了,按理說中國可以大膽合法的仿制了,但是中國居然沒有仿制能力,仿制的國產藥療效明顯不如進口藥。 很多人認為,既然專利到期了允許你仿制,而你仿制的效果不好,那肯定是原藥廠保密工作做的好,里面有些許的分子式沒研究透,導致效果出現了偏差,降低了療效。實際不是這樣的:法律給予原研藥20年的專利保護期,在專利期內允許原研藥賣天價,對等的交換條件就是原藥廠必須把配方貢獻給全人類。所以在專利到期后,有效成分的分子結構、劑量和理化特性都會公開,所有人都可以查閱到(偉哥配方也可查到哦...)
李時珍是我們的,《本草綱目》也是我們的...
都不是韓國的!
但同時,有一種現象也是我們專有的:原研藥的價格并不會因為專利過期而下降,也不會被廉價的仿制藥迅速搶占市場,這是其他國家都沒有的怪現象。為什么會這樣,主要原因就是國產的仿制藥藥效和質量都不過關。
為何有這種怪現象:現代醫藥學其實是一種高精尖的科學,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,國外原研藥和國內仿制藥的工藝誤差,有時候只有1%甚至0.1%的差別,但是有時候就會產生療效的巨大異常,有效成分含量基本都差不多,問題主要集中在含量均勻度、溶出度這些項目上,別小看這些細節,等你吃下去之后,就會發現效果差異很大。
中國可以仿造出以假亂真的運動鞋、手機、甚至跑車,為什么連一粒藥都搞不定?這一切,都是因為中國藥企的生產工藝不過關,生產現代藥物的難度可能比芯片簡單,但是至少也是生產特種鋼這種技術難度的。而中國藥企目前的生產工藝,還達不到這個水平。
我不是藥神,你是嗎?
幾千年前藥神出生的國度,卻連仿制藥都作不出。這是中國特色的遺憾。我們可以對原研藥不抱期望(投資費用問題),至少短期內不抱期望。但確保藥企能嚴格規范自己的生產工藝,把精力集中在做好仿制藥,能把專利已經到期的歐美原研藥做到99%的還原度,讓進口藥和國產藥沒有療效上的差別,降低中國窮人的醫療負擔,是柏斯頓窮盡一切完成生命科學領域HVAC控制的初衷,也是一家三十年專業從事自動控制的國產品牌應肩負的責任!
堅決抵制“治一個死一個,三副藥,保證去世”的悲慘結局
堅決助力各藥企生產流程,保障工藝精準
堅決提供專業技術,做良心事,賺良心錢